搜尋新聞關鍵字

海峽兩岸共推“中華親情林”項目 建設,已逐步推進計劃構想目標

王佳菁 2022/07/29 1061

【記者王佳菁/專題報導】中華親情林係由中華親情樹組成,中華親情樹是指在種植每一棵樹時,要附上海內外華人種植者的家族史(族譜)或其代表單位機構發展史、抑或其所尊崇的人士/機構的事迹和史迹,以情寓樹、以樹喻人。“中華親情樹”匯聚在一起,就成為“中華親情林”,體現了海內外華人根脈相連、血脈相通的同胞之情,成為海內外華人紀念和弘揚中華親情文化、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聖地。同時,“中華親情林”的建設場地中,應有“中華親情館”,存放著種樹人提供的詳細事迹和史迹的文檔和文物,並有相應的中華親情文化景觀標誌物。

▲全國各城市地區的申請單位代表齊聚北京

【中華親情林建設活動的緣由】

“中華親情林”建設活動是由“中華故土地圖”推廣活動轉化和發展而來,“中華故土地圖”推廣活動是由華夏紐帶工程與台灣中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牽頭主辦,得到海峽兩岸重要領導人支持的重大文化交流活動,主要內容是:包括港澳台在內的全國34 個區域的名勝古蹟處採集原質土壤,送到北京,經特殊處理後分別注入特型中華版圖的各區域框架內,成為大型文化標誌--“中華故土地圖”。該活動發起後,台灣中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即在台灣阿里山採集原質土壤送到北京,在長城腳下舉行了兩岸匯土儀式,並在隔年的央視春晚節目中用藝術形式展示了“中華 故土地圖”取土活動,同時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建立了第一塊大型“中華故土地圖”文化標誌,之後海峽兩岸每年都以不同形式舉性匯土儀式,後來兩岸各界人士將此活動發展更名為“中華親情林”建設活動,台灣方面即熱烈響應,先後有60多個政黨和社團的代表聯合發表宣言與聲明表示支持,許多重要人士予以題詞祝賀!

 ▲台灣劉氏宗親代表匯送族譜至北京

【海峽兩岸中華親情林首批建設基地的啟動】

    為順利推進“中華親情林”建設活動,2013年海峽兩岸有關單位全面開展工作,台灣由中華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組織了代表性人士到達北京共同召開了“海峽兩岸中華親情林首批建設基地啟動儀式”,並連袂到江蘇宜興市和安徽池州市的兩個申請基地做深度考察,全面地開啟了相關工作。

    同年12月,台灣同胞送了成百上千本家普到北京,並共同參與了對中華親情林的建設基地的調研工作,這標誌著海峽兩岸“中華親情林”建設活動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台灣劉中將(左)書贈“情貫兩岸”予主辦單位。

【中華親情林建設活動的宣言】

    我們--作為全球華人的重要組織,本著三皇五帝以來的傳統祖訓,本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而有的良知,將廣泛通過文宣,呼鑰倡導各行各業的全球華人,支持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和台灣有關社團機構發起的“海峽兩岸共建中華親情林”的建設活動,因為這是一個溝通、凝聚全球華人感情,重塑全球華人共有理想、共同意志的卓越文化平台。而這重要文化平台,是讓我們每一個人從種一棵樹這樣的小事做起,來加以建設的舞台。

    我們舉行中華親情林的建設活動,是要通過這個行為,鞏固全球華人“團結合力、和諧共生”,的思想意識,並轉化到行動中去,通過這種經典標誌性行為,不斷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

    此宣言,已獲得廣大的海內外華人和台灣各界有關人士的高度讚賞與認同,期許藉此整合兩岸各界大力支持此項建設活動,並對將來兩岸之文化串聯與交流,肩負起一定的使命。

   ▲在台灣的山東籍老兵高先生協助護送老兵骨灰回大陸故鄉安置   已行之多年。

【協助在台老兵的骨骸(灰)遷移回大陸故鄉】

    為發揮中華親情林更多元的服務範圍與功能,主辦單位—華夏文化業紐帶工程組委會更積極的協助:在台灣單身亡故的老兵,因無親人祭祀供俸,全力助其骨骸(灰)遷移回大陸家鄉,供俸在納骨塔,讓他們能夠落葉歸根,永享香火祭祀。多年來,已完成許多批次的此類工作,不但彰顯出中華親情林的親情意義,更突出了它的多元服務功能。

  (資料提供: 中華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